馬鈴薯是世界上僅次于小麥、水稻和玉米的第四種主要農作物。就單位面積出產的干物質而言,它高于小麥、大麥和玉米,就單位面積出產的蛋白質而言,分別為小麥、水稻和玉米的2.02、1.33和1.20倍。目前我國馬鈴薯常年種植面積為467萬公頃左右,鮮薯年總產量5500萬噸,居世界第一位。據了解,馬鈴薯的價格一直維持在幾毛錢1公斤的水平,每8噸馬鈴薯就可提煉加工1噸淀粉,而馬鈴薯淀粉的進口價格卻高達5000多元人民幣,馬鈴薯深加工空間巨大,前景十分廣闊。但是由于我國的馬鈴薯淀粉加工設備主要靠從國外引進,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馬鈴薯加工業的快速發展。
一、馬鈴薯淀粉、變性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消費價值
馬鈴薯淀粉顆粒大,直鏈淀粉聚合度大,具有糊化溫度較低、糊黏度高、彈性好、蛋白質含量低,無刺激,顏色較白,不易凝膠和不易退化等特性,用途廣泛,在一些行業中具有其它淀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馬鈴薯淀粉即可作為食品加工原料或添加劑用于粉絲、涼粉、雪糕、方便面等食品加工,也可作為工業生產輔料用于印染、漿紗、造紙、鑄造、醫藥、化工、輕工、皮革等多種工業領域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,以原淀粉為原料,經物理、化學方法及酶制劑的處理,可改變原淀粉的溶解度、黏度、滲透性、凝膠性、吸水性等理化性能,產生一系列不同性能的變性淀粉和淀粉衍生物。變性淀粉和淀粉衍生物的產品種類很多,用途更加廣泛,不但提高了淀粉的經濟價值,而且各種新產品的性質更適于工業生產的需要。
主要變性淀粉有:氧化淀粉、酯類淀粉、醚類淀粉、陽性淀粉、接枝共聚淀粉等。
主要淀粉衍生物有:
淀粉發酵產品:如醇、多元醇、酮、有機酸、氨基酸、微生物多糖、酶制劑、生物體抗菌索、維生素、激素等糖品:如葡萄糖、糖漿、果葡糖漿、麥芽糊精、糊精、酒精等。
二、馬鈴薯精制淀粉的市場分析
1、國際市場分析
目前,國際馬鈴薯淀粉年產量約600多萬噸,歐共體國家的量占85%,其中,荷蘭阿韋貝公司年產馬鈴薯淀粉80多萬噸,行銷全世界,年收入達8億美元。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,馬鈴薯淀粉的生產和應用在不斷增加,如德國1982--1983年馬鈴薯淀粉產量為15萬噸,1993--1994年達50萬噸,增加了2.3倍,年平均遞增11.6%。亞洲是馬鈴薯淀粉國際市場的重要銷售地區,據有關方面分析,中國目前進口馬鈴薯淀粉20多萬噸,日本需要進口15--20萬噸,韓國12--16萬噸,臺灣地區8--10萬噸,東盟國家20--30萬噸,合計70--100萬噸。1996年以前,歐共體國家每出口1噸馬鈴薯淀粉,補貼50美元;從1998年起,歐共體國家隨著一體化進程的深入,逐步取消了補貼政策,導致馬鈴薯種植面積的減少,國際市場上的供應將趨緊。
2、國內市場分析
據有關資料,目前國內馬鈴薯淀粉年需求量為70多萬噸,我國現有淀粉生產5000噸以上規模的廠家只有10家,達到一極品的產量僅5萬多噸,約占國內需求總量的7%。通過各種渠道進口20多萬噸,國內市場尚缺口40多萬噸。目前,缺口部分主要由低擋產品或其它產品替代。
3、發展趨勢分析
從人均消費淀粉量上看,目前我國只有2.5千克,而歐洲、日本為10千克以上
,我國人均水平還比較低,增長潛力較大。需求總量將進一步增加。從國產馬鈴薯淀粉的市場競爭力分析。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,馬鈴薯淀粉的進口稅率降低到17%,目前馬鈴薯淀粉的到岸價為500美元,而國產的價格僅4000--4500元/噸。因此,國產馬鈴薯淀粉產品,只要保證質量,適銷對路,在國內不僅有市場,也是具有競爭力的。
從國際市場上看,我國與日、韓及東南亞國家相鄰,具有地緣優勢,只要產品質量穩定可靠,打入這些國家的市場是有可能的。目前,馬鈴薯種植面積的減少,國際市場的供應趨緊,是我國馬鈴薯淀粉行業開拓國際市場的較好的時機。
從行業利用上看,發達國家80%的馬鈴薯淀粉用于醫藥、紡織、造紙及石油工業等領域,而我國目前90%的馬鈴薯淀粉是用于食品工業,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的推進,食品工業以外的行業對馬鈴薯淀粉的使用將不斷增加。我國未來馬鈴薯淀粉市場將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。
馬鈴薯淀粉民用空間較大從調查情況來看,賓館、飯店、小型火腿腸生產廠、罐頭廠、粉絲廠等,均需要質量好,黏度大的馬鈴薯淀粉。據有關典型調查資料,東北省會城市每年需求量在100噸以上,年平均在1200噸以上,考慮到南北方消費習慣問題,全國200多大眾城市每年民用馬鈴薯淀粉的需要量也將在10萬噸以上。
|